低碳经济_低碳经济是啥意思-天气网气候百科

时间: 2023-12-03 04:12:49 |   作者: 连铸设备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体系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在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的低碳化,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多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的完成生态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上通常用“脱钩”指标来反映经济稳步的增长与物质消耗不同步变化的实质。建立脱钩指标的目的是,检验一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寻求影响连接与会造成脱钩的因素,作为制定适当脱钩政策的依据。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现不平行的现象,称为“经济体系产生脱钩现象”;经济稳步的增长率高于二氧化碳仿牌增长率,称为“相对脱钩现象”(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若经济驱动力呈现稳定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绝对脱钩现象”(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不断脱钩的过程。从全球层面来看,如果只有少数的政策干预,人均收入增长和人均排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长期存在。所以,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来打破这种联系。

  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日益严峻,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以新能源技术、绿色产业经济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人类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全世界很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种原因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人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是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现在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暖已经迫在眉睫。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ECO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一直增长,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呼应这一主题,环境保护部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国家主席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线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储备不足,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从中国能源结构看,发展低碳经济就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学技术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类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慢慢的变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小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小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人员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学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减碳经济就是首先要考虑最省钱的减排办法。减碳经济40%的份额能够最终靠节能的办法,其中建筑节能的方法是最经济的,建筑节能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可节省100美元,提高燃油经济性只能节省80美金。剩余60%的减碳要通过减排实现,包含混合动力、煤电和太阳能减排,这其中太阳能减排是比较经济的方案,减排1吨只花费30美元,混合动力减排1吨要花费100美元。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火电减排方面,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整个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美国的标准是,2015年后新燃煤电厂每兆瓦时二氧化碳排放少于1100磅,2020年后少于800磅。火电减排需要发展清洁煤技术IGCC和CCS,在输配电环节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技术。

  新能源汽车方面,美国汽车能耗标准是,到2020年油耗要比目前降低40%,达到平均行驶100公里油耗约6.7升的水平。在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日前决定在上海、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最高每辆可获60万元的财政补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其中我们最看好动力电池材料的投资机会。

  建筑节能方面,美国对建筑减排的标准是,到2016年建筑能效提高60%。建筑节能包括节能门窗,门窗是能耗最大的,占50%;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占30%;节能灯具和家电,灯具及家电占了20%。

  美国的工业减排新方案目标是,2002至2012年间总共削减1亿吨工业碳排放,其中2012年削减200万吨。在美国,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而中国占比却高达70%,高能耗增长困局亟需打破。工业节能包括高效电机、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

  循环经济包括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中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营业用水等均取自于矿产资源。在现实矿产资源开发生产活动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50%的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仅为30%。全国可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元,每年约有200-30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失浪费。

  节能设备中,垃圾综合利用能创造2500亿元的效益。其中,垃圾发电的市场每年约400亿元;钢铁工业领域低温余热发电的市场约合150亿元,如果再加上水泥、冶金、石化等其它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则能达到400亿元左右。1立方米的瓦斯可以发出3.2-3.3度电,如果我国瓦斯抽放量达到42亿立方米并被全部利用,可以发126亿度电,相当于增加570亿吨标准煤,可缓解能源焦灼的事态,同时,还可减排6750万吨二氧化碳。

  节能材料的需求量开始上涨迅速,全球碳纤维市场正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则达到3.2万吨/年,与2001年相比,增长78.3%,届时全球碳纤维的供给与需求将出现紧张局面。MDI(异氰酸酯)同样是建筑节能材料的重要原料,在下游节能保温、胶黏剂与涂料、汽车工业和复合板材的应用领域, 2010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8%、25%、20%和100%。苯乙烯则是最重要的建筑节能材料的原料,2000至2005年消耗量均增长16%。2006年,中国苯乙烯进口依赖度为50%,在2010年之前,国内苯乙烯仍依赖进口。 “第四次工业革命”

  低碳经济将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替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革命是电力,电力是传输能源,使能源生产规模化,成本降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新能源革命,就是防止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枯竭,防止气候变暖。

  新能源革命发生在三个领域。一是能源的提供方式:由石油、煤炭向清洁能源过渡、低碳能源过渡,新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20%;二是能源的运输方式:由电网、固网运输向智能电网过渡;三是消费方式:由用油向用电过渡,还有汽车、建筑这些消费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电源革命的成长空间巨大,是高增长行业。2008年,中国的风电、核电分别增长105%、50%,远远超越传统行业的上涨的速度。中国的风电原计划2012年达到1000万千瓦,但在2008年就提前实现了,新经济的发生往往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

  中国风电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达到8000万千瓦,有8倍的成长空间。据悉,有关部门最近正在修订目标,可能达到1亿-1.5亿千瓦。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国内只有40MW(兆瓦),根据最新的振兴新能源发展规划,估计太阳能在2020年至少达到10GW(吉瓦,1GW=1000MW),上涨的速度也非常快。核电目标则是从900万千瓦到7000万千瓦,现在预计也将达到1亿千瓦,新能源就国内而言至少有10倍的增长空间。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全球风能、太阳能几乎一半的产能在中国。在传统工业方面,我们很难超越发达国家发展了一百年在汽车发动机等方面建立的优势,但在新经济方面我国与世界各国基本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全球太阳能市场中,西班牙和德国占比最大。但是现在需求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中国及日本进入了这一个市场。太阳能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发生了变化,美国、中国、日本的市场比西班牙和德国的市场要大得多。

  光伏发电行业在国家出补贴政策之前,整个行业一片惨淡,很多企业直到2008年四季度都是亏损的,最近出台的政策市对太阳能每瓦补贴20元,预期突然改变后,太阳能行业出现了拐点。光伏发电从薄膜到聚光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建筑的空间非常巨大。日本到2020年70%的建筑都是光电一体化的建筑,并且采用了差别电价,即可用市价的两倍回购居民发电,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这种新型太阳能。

  风能的发展速度也是如此,2020年目标是总投资约9000亿元,新增装机1亿千瓦。中国风能能量比较高,开发量可以达2.9亿千瓦的规模。中国的装机容量现在居全球第四,按此速度可能几年后成为全世界第一。

  核能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薄弱,仅占总装机容量的1%,远低于法国的56%,也低于韩国和日本。核电方面的空间和能量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大家都认为核电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投资领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迅速增加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研发技术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真实的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是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在湘财证券2010年度投资报告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理事长石定寰表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手段来达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

  石定寰认为,首先,从中国国情出发,目前高碳能源煤的利用仍是主体。中央提出来的高碳能源低碳利用,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在新能源产业中,必须把清洁煤技术作为重要方向。

  其次,应强调节能减排。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是产业体系中的主体,虽然中国在调整产业体系,但是不能把传统产业和制造业全部从中砍掉,或者抑制其发展。节能减排对于当前的制造业来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中国的低碳经济包含了工业、建筑和交通等行业的节能。

  最后,我国低碳经济探索的是一条既可以有明显效果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经济得到科学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需求得到满足的发展道路。过去生态环境要保护,经济就要受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现在低碳经济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人类正在探寻这样一个新的道路,绿色经济的道路。

  石定寰表示,实现低碳经济要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基础,低碳经济包含的行业也是多方面的。随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增长点都需要由投资拉动,不仅是政府投资,更多的还是社会投资和长期资金市场投资。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也指出,低碳技术的突破需要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资金。他还强调,全球的消费模式将被改变,低碳将成为一种标准,这种标准将决定国家的发展空间,决定企业的评价标准,一些迎合低碳趋势的企业将会出现跨越式发展。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悄然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以下简称《通知》),将广东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陕西省、天津市、重庆市、深圳市、厦门市、杭州市、南昌市、贵阳市、保定市列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现有的高碳经济模式的开创者,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应该负有的历史责任,所以率先在世界上高举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003年,前首相布莱尔代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DTI2003),宣布道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承诺,2012年欧盟温室气体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英国表示愿意为欧盟成员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英国承诺减排12.5%,比平均减排8%的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

  意大利政府主要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措施及技术开发来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

  意大利能源的80%以上都依靠进口,因此,意大利更看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欧洲总体能源政策,以及世界能源市场变化带动低碳技术的开发。

  德国政府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技术上处于世界前列。德国政府实施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将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制定气候保护于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

  近10年来,法国格外的重视并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力发展以核能为主题的再次生产的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丹麦在风力发电、秸秆发电、超超临界锅炉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创造了独特的经济,丹麦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减少二氧化碳并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走上了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班牙油气资源匮乏,能源主要依赖进口,温室气体减排任务艰巨,面对难题,西班牙另辟蹊径,全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一是建立完整并逐渐完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法规,为风电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制定了一系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促进计划。

  瑞典将低碳经济的理念与执行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加强了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

  瑞典政府还积极推动民众参与低碳活动,为鼓励国民购买清洁燃料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了奖励措施。目前,瑞典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以方便环保型汽车用户。经过不断努力,目前瑞典已变成全球各种的榜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2008年,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的策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尤其是在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两个方面。

  美国虽没有加入《京都协定书》,但近20年来,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美国于1990年实施《清洁空气法》,2005年通过《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巴西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电力短缺的严峻形势和执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巴西近年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同时也是对世界环境和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严重破坏的国家。1997年,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并积极开发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

  2005年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公布的环境持续性指数(ESI)评价中,韩国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22位。在OECD国家中,排在最末尾。

  低碳经济是一个国际性期刊,致力于低碳经济的最新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讨论各种新的问题,在不一样的地区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所有稿件必须以英文编制,严格的,公平的同行评审过程。录用的论文将立即出现在网上其次是印刷硬拷贝。该杂志发表原始论文,包括以下领域:

  《低碳经济》JournalofLowCarbonEconomy是一本关注能源环境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能源环境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上一篇: 科普一分钟——低碳科普小知识

下一篇: 专为iOS 16后美国iPhone设计 苹果带来“清洁能源充电”